老子说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
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会犯错,仅仅是因为缺乏“识人”的本事。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本质,才能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,使利益最大化。
想要看清一个人,读懂《鬼谷子》中这三句话就够了。
近使之而观其敬
孔子曾说:“小人难养,近之则不逊。”
有的人一旦与对方熟悉了之后,就开始变得放肆起来。这样的人,是很难与之共事的。
你若提醒他们,要收敛一些,他们不但不会改正错误,反而会觉得你矫情,甚至还会对你出言嘲讽。
真正有修养的人,不管是对待不熟悉的人,还是熟悉的人,都会给予足够的尊重。
与这样的人相处,会令人感到轻松而愉悦。
一个人真实的本性,往往会在熟悉的人面前显露出来。
如果你发现,某个人对于熟悉的人,总是一副不客气的模样,但是,他对于不熟的人却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,那么,这样的人,还是与之保持距离为好。
一个人的修养,往往体现在他待人接物的细节当中。能够从细节中去识人,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。
烦使之而观其能
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,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。更有一些“巧舌如簧”的人,非常善于去包装自己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又当如何了解对方的能力高低呢?那就需要用“事情”去检验他们的能力。
找一些“繁琐”的事情,托付给他们,看他们能否有条理的办好。
倘若事情少的时候,他们尚且能够胜任;一旦事情繁多,便显得力不从心,那么,他们的能力天花板,也就暴露出来了。
一个人的能力,其实是由两方面组成。一方面是“识”,另一面是“能”。
所谓的“识”,就是知道该怎么做;所谓的“能”,就是知道了,能够付诸实践,并且能够做成功。
很多人仅仅是停留在“识”上面,讲道理的时候,他们头头是道,一旦开始做事情,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所以,不要被一些人的“言论”所迷惑,他们能够“知”,却未必能够“行”。
正因为“知”与“行”常常不是在一起的,所以,我们才需要通过“事情”来考验某些人是否做到了“知行合一”。
急与之期而观其信
《论语》里说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
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,那么,他又如何在这个世间立足呢?
但一个人是否讲信用,或者讲信用到了哪一种程度,并不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,是需要去考验的。
在大多数情况下,很多人能够“讲信用”。那么,这些人就都是“讲信用”的人了吗?
未必。
一个人在普通的情况下,讲信用是“不难”的,所以,此时“守信”并不能说明他对“诺言”的重视程度。
只有在紧迫的情况下与对方相约,再去观察对方是否“守信”,方能看出对方是否真的“讲信用”。
一个人只有在不容易“守信”的情况下,依然能够“兑现诺言”,才能体现他的“守信品质”。
譬如一个人是否关心我们,平时的帮助不足以证明其真心,只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,才能证明他的关心。
没有经过考验的人,只能看到其表象。
不把表象认作本质,是一个人当有的清醒。
结语:
人往往是善于伪装的。
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,大部分是假象。
想要看到本质,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,让对方在无可奈何中,暴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。
当你不再被世间的假象所迷惑,人生的路,便会越走越顺畅。
与君共勉。